清代駢文復興的原因。
六朝時期的駢儷文章在唐代受到古文運動的重創(chuàng)后,便一蹶不振。盡管各個歷史時期染指四六文字者不乏其人,但強弩之末,佳作難覓。然而清代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尤其是乾嘉樸學的興盛,卻給駢文再興提供了一定動力。
(1)樸學要求學者知識淵博,經史百家、名物訓詁,無不通曉,這為駢文家信手拈來地使用典故,布施藻彩提供了有利條件;
(2)清代駢文興盛是清代尊崇漢學的考據學家與尊崇宋學的桐城派文人相抗衡的產物。桐城派專攻宋學,以義理為依歸,卻疏于名物考據;而樸學以漢學為歸宿,他們重提六朝文筆說,認為經、史、子書均非文章,唯有駢文才是文章正宗(見阮元《書梁昭明太子文選后》)。故而清代宋學家多寫古文,而漢學考據學者則多長于駢體四六文字。所以駢文再興實際上是清代樸學興盛的一個副產品。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新科教育”的所有圖文音視頻,版權均屬新科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獲得本站協(xié)議
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新科教育”,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