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驥才:文化家園的守望者2016/5/26 11:44:07 |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 發(fā)布者: | 查看:915次

?


馮驥才,1942年生,當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從小喜愛美術、文學、音樂和球類活動。1960年高中畢業(yè)后到天津市國畫研究會從事繪畫工作,對民間藝術、地方風俗等產生濃厚興趣。1974年調天津工藝美術廠、在工藝美術工人業(yè)余大學教圖畫與文藝理論。1978年調天津市文化局創(chuàng)作評論室,后轉入作協(xié)天津分會從事專業(yè)創(chuàng)作,任天津市文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主席、中國小說學會會長、中國文聯副主席等職。著有長篇小說《義和拳》(與李定興合寫)、《神燈前傳》,中篇小說集《鋪花的歧路》、《??!》,短篇小說集《雕花煙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說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報告文學《一百個人的十年》,電影文學劇本《神燈》,文學雜談集《我心中的文學》,以及《馮驥才中短篇小說集》、《馮驥才小說集》、《馮驥才選集》等。短篇小說《雕花煙斗》,中篇小說《??!》、《神鞭》,分獲全國優(yōu)秀短篇、優(yōu)秀中篇小說獎。部分作品已被譯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國外出版。馮驥才以寫知識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歷史故事見長。注意選取新穎的視角,用多變的藝術手法,細致深入的描寫,開掘生活的底蘊,咀嚼人生的況味。

?????? 馮驥才是以小說名世的,至今,各種版本和各種文字的作品,已經出了150多種,摞起來比他還高,真正的著作等身,海內外的讀者熟悉他,多是通過這些作品,因此,他的主業(yè),應該是個作家。而他偏偏又有著繪畫的才能與靈性,他的每一幅畫作,都同他的小說一樣,具有震人心魄的力量,其中的文化內涵,非一般的畫家所能超越。

????? 在他事業(yè)輝煌的時候,即上世紀90年代,馮驥才開始把目光轉向民間文化遺產的搶救。拿他的話說,現在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三方面,即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的普查和認定、中國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和古村落的調查與保護。如今,諸如中國木版年畫、民間剪紙、唐卡等等,以及中國民俗志、中國民間故事全書的編撰都已展開。

?????? 20世紀90年代,國際經濟全球化對中國影響日盛。國內,現代化腳步沖擊著源遠流長的農耕文化。舊城改造全國鋪開,危房陋屋成為首當其沖的改造對象,古老的、精美典雅的、蘊含歷史信息的危房也在改造之列。600年歷史的估衣街是天津最古老的商業(yè)街,街上的百年老店"謙祥益"、"瑞蚨祥"是北方大商埠標志性建筑,街與店皆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12月9日,曾在天津老城區(qū)生活過十幾年的馮驥才得知老街要拆,立刻致信市長,大聲疾呼: "哪個城市擁有一條老街,即是擁有一件傳家寶。"

?

?

天津老街

?

馮驥才對城市文化有著自己的見解,他在《今晚報》上發(fā)表了一篇感情憂憤的文章《老街的意義》。"文物與文化是兩個概念。文物是指歷史建筑的精華,如皇家建筑、宗教建筑;文化是指歷史街區(qū),如北京四合院、胡同等。國家有文物保護法,文化沒有。文化是人立足之根。一個失去了文化的城市,人將無根。"是啊,城市不僅是我們棲身的家園,更是我們靈魂的家園!為呼吁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他撰寫了大量飽含深情的文章,出版了有關城市傳統(tǒng)文化研究的專著。《手下留情---現代都市文化的憂患》、《緊急呼救---民間文化撥打120》都是那么膾炙人口。

? 馮驥才非常欣賞秘魯作家略薩的話:"對一個作家來說,最重要的不是你運用何種方式寫作,而是你對整個社會問題和文化問題所給予的關注。 "馮驥才對民間文化的關注不只停留在做文章上,而是身體力行地去行動!他樸素的話語令人難忘:"我喜歡行動---用行動來實現思想,或者把思想變成充滿活力的行動。"

??????? 為將要失去的古城留影,他拿出幾十萬元稿費邀集文化、建筑、考古、民俗、攝影界等人士展開搶救老街行動:錄像、拍照、錄音、挽留一切文化細節(jié)。搶救志愿者拍攝的兩千多幅照片印在《舊城遺韻》、《小洋樓》、《海河流域》等畫冊上。這三本畫冊較完整地保留了600年津城的文化氣息。


?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新科教育”的所有圖文音視頻,版權均屬新科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獲得本站協(xié)議 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新科教育”,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熱門課程
  • 您的電話:

您好,新科教育精品課程
找到了感興趣的課程!